——襄陽干部群眾學習貫徹省“兩會”精神
連日來,我市廣大干部群眾密切關注省“兩會”盛況,大家一致認為,省“兩會”提出的發展思路和目標舉措催人奮進,省政府工作報告12次“點名”襄陽,讓人深受鼓舞。全市上下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全力以赴落實省委、省政府對襄陽的工作要求。
市人大常委會城環工委辦公室主任葉昕表示,2021年襄陽經濟總量達到5309億元,實現了跨越發展,我們內心充滿了驕傲和自豪,對襄陽的美好未來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和不竭的奮斗動力。接下來,我們要牢記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襄陽的要求,不斷強化“作為”意識,提升“能為”本領,找準“善為”路徑,創造“有為”業績,保持“拼搶實”的工作勁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助力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四個機關”建設,為加快建設美麗襄陽、率先實現綠色崛起貢獻力量。
市婦聯權益部(家庭和兒童工作部)部長李佩佩說,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襄陽經濟總量達到5309億元,意味著我市社會保障基礎更加牢固。作為市婦聯工作人員,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貫徹落實省“兩會”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著眼推進家庭文明建設,推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困境家庭,凝聚基層社會治理的“家力量”。
市圖書館黨總支書記、館長郝伶俐表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明創建,完善公共文化設施。作為促進文化發展繁榮的主陣地,市圖書館將繼續樹立“讀者至上”的理念,不斷創新服務讀者的方式方法,大力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完善以分館、城市書房、社區圖書流動站為抓手的公共閱讀服務網絡體系,為促進文化繁榮、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夯實襄陽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文化基礎作出應有的貢獻。
市植保站站長黃朝炎表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切實做大做強現代產業集群。作為農業戰線干部,要把十大農業重點產業鏈做長做優做強。要從基地建設抓起,建設特色鮮明、穩產高產的綠色生態基地。要從科技創新切入,推動新品種的培育、綠色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工技術的提檔升級和創新。要在延鏈補鏈強鏈上發力,把糧食產業的深加工精加工做細做優,提高糧食生產和糧食產業的效益,推進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奮力建設現代農業強市。
宜城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干部顧靖說,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經濟總量躍上5萬億元臺階,標志著湖北的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作為一名年輕干部,既是見證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在感到成績來之不易的同時,也讓我干工作的底氣更足、干勁更足、決心更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傳達好、學習好、落實好省“兩會”精神,結合工作職能,牢記宗旨使命,堅持聚焦民生、服務群眾的工作目標,進一步振奮精神、主動作為、砥礪奮進,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為黨的事業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南漳縣九集鎮副鎮長望圓圓表示,九集鎮將以增強經濟實力為目標,聚焦項目建設,不斷夯實經濟基礎。通過狠抓招商引資,不斷發揮項目集聚優勢;發揚“店小二”精神,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優勢;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發展協調,為全市經濟發展貢獻九集力量。
襄陽國鐵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經理梁芳表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助力打造重大科創平臺”部分提出,支持襄陽建設省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省域科技創新中心,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作為科技企業,需要通過外引和內培將人才集聚起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源頭作用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優勢,加強企業和職業院校的產教融合,培養技能人才,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科技實力。
樊城區中原街道董家臺社區黨委書記唐玉敏說,我將結合社區實際,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為居民服務,創造性開展工作,以改革的辦法攻堅克難,解決居民實際問題,務求取得工作實效。堅定不移扎實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別是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留守兒童、低保戶、困難黨員、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關愛服務,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轄區黨員作出表率,為基層社會治理高效化、智能化、精細化作出應有貢獻。
大力電工襄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高文廣表示,將秉承“讓清潔的電能永遠伴隨人類”企業愿景,繼續在新能源儲能領域和電力電子領域不斷深化產品的數字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在提供高品質產品的同時,實現主要配件國有化,積極應對國際競爭,使產品遠銷海外,努力將產品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品牌,為襄陽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襄陽智造”力量。
(全媒體記者韓犁夫 楊洋 劉倩 韓潔 彭藝唯 胡采棣 秦小芳 通訊員吳麗 張繼宏 石李素)
原文鏈接:https://xyrb.hj.cn/pc/con/202201/26/content_2012815.html